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住房保障 房产信息 建筑管理 城乡建设 城建掠影 建议提案 局长信箱
 
当前位置:365bet线上投注 >> 政策法规 >> 地方文件 >> 浏览文章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
作者:佚名   阅读:次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8日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政办发〔2016134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的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919日  

 

平凉市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

 

为了做好十三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推进住房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住房保障工作和住房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平凉市住房保障工作和住房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实现住有所居的社会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住房保障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在加强房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努力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全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市住房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切实享受到住房保障工作成果,对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十二五时期,我市把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

1.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40459套(户),是十一五时期的3.9倍,其中:廉租住房3090套、经济适用住房444套、限价商品住房4664套、公共租赁住房13724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18537户。保障性住房建设量达到全市住房建设量的30%以上,比十一五时期增加了20个百分点。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1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0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全市共争取到保障性住房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0.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全市累计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1300多亩,占同期住宅供地的70%,是十一五时期的 10倍。先后建成了崆峒区民馨家园、马家庄,泾川城东、城西,灵台县碑子沟,崇信县西南路,华亭县西城区,庄浪县翠庭花苑,静宁县静观茗苑等28个保障性住房小区。

2.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统筹考虑平凉实际,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为辅,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4.1%,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3.1个百分点。一是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十二五初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到十二五末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457.5万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2倍。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售),对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公租房13724套,其中:市、县(区)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3102套,主要用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引进人才的住房困难;乡镇公租房4276套、企事业单位公租房6346套,有效解决了乡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新就业无房职工的住房困难。从2014年开始,将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统一纳入公租房管理。三是限价商品住房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建设限价商品房4664套,限价商品住房既具有商品房属性,又具有住房保障属性,对于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住房保障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完善市政府负总责,县(区)政府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构建市、县(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住房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住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土地供应、规划布局、资金保障、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属地管理责任,成立了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在街道办事处配备住房保障专干,切实承担本区域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编制、工程建设、资格审核、分配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职责,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五是有效破解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瓶颈全面落实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回笼盘活建设资金4.3亿元,实现了廉租房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公租房建设实行多元化投资,除财政直接投资建设外,主要由乡镇政府、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并于2015年开展公租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有效解决了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3.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我市从2009年开始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平凉城区新生巷、南门什字、南后街、北后街、西寺街、北大寺、过店街东片、过店街西片等8个片区试点积累经验后,2013年在全市大规模推进。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惠民利民的工作思路,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中心城市旧城改造有关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平凉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在满足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棚户区改造容积率,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出让金实行先征收、后列支的优惠政策,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房屋征收、土地征用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除减免安置楼相关规费外,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开发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用于改造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争取国开行专项贷款53.24亿元,发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企业债券筹集资金14亿元。2014年,市上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从市区相关部门单位抽调300多人组建成立了平凉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管理中心,掀起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高潮,先后实施了盘旋路、柳树街、新民北路东西片、保丰路、宝塔北路、市委党校旧家属区、城西路等9个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共拆迁危旧房屋7469105万平方米,截止2015年底,已使1607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各县也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集中改造了一批城市危旧房屋。棚户区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城市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房屋安全隐患严重、住房功能不全,环境脏乱差、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优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镇化质量。

4.农村危房改造惠及困难群众。十二五期间,全市改造农村危房11.3万户,完成投资71.8亿元,施工面积达634万平方米,争取中央和省上危改补助资金10.9亿元,有效解决了50多万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并在促进区域协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推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村住房质量大幅提高。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住建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以及对建筑工匠的技术指导,农村住房建设技术与水平明显提高,节能节地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的一体化实施,促进了村庄规划的有效执行,健全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初步建立了贫困农户基本居住安全保障制度,填补了农村住房保障空白,完善了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四是有效带动各级政府投资向农村地区转移。随着中央支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规模的持续扩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规模也相应逐步增加,有效带动了各级政府对农村地区村庄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的财政投入。五是村镇风貌进一步向陇东地方特色方向发展。总结推广了30多套优秀农宅设计方案,以粉白墙、小青瓦、高屋脊、翘屋檐、镶砖雕为特征的一些精品农宅受到农民的喜爱,陇东传统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方式相结合的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和乡村风貌正在逐步形成。

(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建设宜居小区,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商品房建设投资稳步增长。十二五时期,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98亿元(201123.66亿元、201229.67亿元、201340.05亿元,201438.4亿元、201566.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了48%95%十二五前三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住宅建设,一大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十一五末的 91 户,增加到131户,从业人员由十一五末的1263人,增加到2835人。十二五后期,随着商品房销售下滑,商品房库存增加,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减少。

2.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全市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较快,销售均价由2008年的1800/平方米上涨到2011年的3900/平方米,年均上涨700/平方米,涨幅达到38.9%。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的通知》和《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新建商品住房价格进行目标控制,采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供应结构、落实国家房地产税收和差别化信贷政策、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和加强宣传引导等综合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从2012年开始,全市商品住房价格涨幅开始回落,每年控制在5%以内,到2015年,全市商品住房均价4300/平方米,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61

3.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15年底,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了4.2平方米。新建平凉世纪花园B区、新河湾、新润花园、新裕花园、风景嘉苑、玄鹤新城、欧洲城、金景富苑、西景园新港湾、滨河花园、金江新城,泾川县世纪花园,灵台县世纪花园,崇信县世纪花园,华亭县鸿昊盛府、菊园小区,庄浪县中天如意小镇,静宁县滨河花园等65个住宅小区,住宅的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服务功能、物业管理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2012年起,住宅楼主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突出高容积、低密度、大绿化的规划理念,以高层建筑为主。世纪花园B区和天正润园被评选为甘肃省优秀住宅小区。同时,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建设,相继实施了新世纪商厦B座、世纪购物广场、星兴购物广场、金鼎时代广场、红泉大酒店、宏达国盛全球家居建材市场等商贸房地产项目,为城市建设提质扩容提供了项目支撑。

4.房地产市场调控更加精准有效。十二五末,针对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库存量居高不下的新常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在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围绕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有效需求,明确了28条具体措施,破除了遏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障碍,其中,棚户区改造作为拉动房地产投资和消化存量商品房的重要抓手,成为精准施策的重中之重。全市采用大集中模式建立了联网互通的房屋交易和产权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屋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备案、房地产交易资金监管、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等功能模块。建立了房屋交易日报制度,全面推行房屋买卖合同网上签约。通过加强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房地产市场基础数据,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5.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市物业管理企业由十一五末的40户,增加到80户,托管小区达到2301020多万平方米,比十一五增长60%。平凉城区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供暖温度不达标、冷热不均,采暖费收缴困难的问题。小区卫生保洁、绿化亮化、车辆管理、日常维修等物业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优质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开发企业的软实力和楼盘销售的有效促销手段,也成为业主选购楼盘时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市政府每年召开物业管理现场会,加强观摩交流,推广物业管理先进经验。市、县区建设、物价、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评定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工作,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与开发公司的预售许可及产权登记审批挂钩,进行强制性的推动。逐步建立了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确定、质价相符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力量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促使物业服务规范化运行。

  二、十三五时期住房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和住房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做好十三五时期住房保障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十二五末,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商品房销售下滑,存量房增加,部分县(区)住房供大于求,房地产市场局部风险增加。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商品房库存约为14952165万平方米,消化周期约为2年,商品房去库存压力加大。二是棚户区改造土地和房屋征收难度越来越大,城中村违法建设、抢修抢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了棚户区改造的大规模快速推进。三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缓慢,可用于租赁的房源不足,不能适应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尚未全部纳入住房保障。四是农村危房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农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愿望迫切,但无力自筹危房改造资金,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艰巨。五是物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营困难与服务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业主与物业企业的权利义务不清,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部分破产改制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家属院、房改房,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没有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也没有正规的物业企业托管。六是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的调控与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住房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住房保障工作和住房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住房保障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将棚户区改造和住房保障确定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政府考核并实行问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把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作为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是住房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201512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破解住房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为城镇居民实现住有所居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实现全体城镇居民住有所居,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打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三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住房保障工作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第一个一亿人是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个一亿人是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个一亿人是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十三五时期,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我市将全面打造特色鲜明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门户节点城市,重振陇东旱码头,加快构建一主三副三节点、两轴三片双通道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商贸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加快。2015年底,我市城镇化率达到36.27%,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38%以上。未来5年,全市将有2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带来大量的直接住房需求,同时大量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小城镇人口聚集速度加快,小城镇住房需求将逐步释放。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人口的加速聚集,给住房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农村危房改造成为精准扶贫本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将从项目和资金上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农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家庭脱贫。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为全面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三、十三五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住有所居住房小康的发展目标,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思路,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城乡危房改造,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健全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全力抓好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居民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积极消化商品房库存,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住宅建设品质和物业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棚户区居民和农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分步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切实履行政府住房保障职责,完善支持和保障机制,优先安排棚户区改造的财政资金、规划选址、土地供应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均衡发展商品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主要依靠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3.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坚持从平凉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平凉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住房保障目标、方式、范围等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设计,坚持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并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4.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充分考虑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现实需要,兼顾住房保障对象在就业、收入、年龄、资产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不同,建立健全公平、可持续的住房保障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为保障对象提供更多住房选择,切实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更好地满足保障对象差异化的需求

5.分类指导,分城施策。加强分类指导,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强化县(区)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结合本地房地产发展实际,分城施策,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城镇住房结构更加合理、住房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常住家庭居住面积与品质全面提高,居住区规划布局合理、文化特色突出、配套设施齐全,居住条件舒适方便、居住区内外环境优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发展需要的小康居住目标。

1.居住水平达小康。十三五时期,全市在积极消化现有1.49万套商品房库存的基础上,计划新建普通商品住房4万套,其中:绿色建筑占新建住宅比重达到30%以上。到十三五末,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6平方米)以上,实现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向舒适型的转变,达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2.棚改任务全完成。十三五时期,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约3.2万户,其中:2016年改造42个片区8386户;2017年改造59个片区12582户、47个改(扩、翻)建项目9076户。同步配套完善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到十三五末,基本消除棚户区,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3.住房保障全覆盖。十三五时期,全市计划发放租赁补贴累计达到1.5万户以上,把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主要由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对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4.农村危房全消除。十三五时期,全市计划改造农村危房21791户,基本消除农村贫困户危房。

5.行业发展更健康。十三五时期,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房地产业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房地产业每年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建立规范有序的二手房交易市场,努力做到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协调,住房价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努力实现从制度全覆盖人群全覆盖转变,让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也能享受住房公积金。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支持居民住房消费。

6.物业服务大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住宅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收缴率达到100%,物业服务群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培育一批资质高、实力强、服务优、信誉好的物业管理企业。

(四)主要任务

1.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精神,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平凉中心城区计划完成约1.87万户(其中,改、扩、翻建7186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六县和平凉工业园区计划完成约1.33万户(其中,改、扩、翻建189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使棚户区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实现老旧住宅小区房屋质量安全、配套设施齐全、管理维护有效、环境整洁美化的宜居目标,使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覆盖老旧住宅小区,确保广大居民共享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果。同时,按照大配套的思路,加快棚改安置住房小区以及与棚改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棚户区改造2015—2017年三年滚动计划,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97项,概算总投资115亿元。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不断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研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存量商品住房回购机制,推动存量商品房转为棚改安置房。

2.健全完善公租房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公租房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购租并举,以租赁补贴为主,补砖头转为补人头,通过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解决不同需求居民住房问题。一是适当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进程,适当放宽公租房在户籍、住房、财产和收入等方面的准入条件,降低无房城镇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的门槛。各县区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公租房保障条件扩大为:收入标准可按人均低于低保标准的2倍至2.5倍界定,居住标准可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界定。二是鼓励和支持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按规定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货币化租赁补贴。把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主要由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和大型商业企业可由企业统一为农民工筹集租赁房源,并申请补贴。三是进一步规范公租房货币补贴申请审核、资格复审、租金发放、档案管理、监督管理等程序。加快已建成公租房的分配入住,确保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到100%,有效发挥保障房的社会效益。四是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供应主体,广泛拓展房源渠道,改善供求关系,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提升住房租赁服务水平,满足多层次的住房租赁需求,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3.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危房户住房困难。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以贫困片带、贫困县区和插花型贫困县为主战场,以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危房户为精准改造对象,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相结合,整合项目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社会支持与农户自身奋斗相结合,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步伐。一是将列入扶贫对象的危房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之中,优先保证精准扶贫的四大片带65个乡镇、594个整村推进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二是抓好其他乡镇的贫困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精准发力、扶贫到户;三是加强农宅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和建筑节能,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创优人居环境,着力建设住房安全、庭院美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村庄。

4.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意见》(甘政发〔201550)精神,鼓励和引导住房消费与房地产开发,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消化商品房库存,打通商品房市场和棚改安置房、公租房、租赁市场的通道,通过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调节土地供应,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引导住房消费等措施,努力将商品房库存降低到合理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系统风险;三是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供应和运行机制,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努力实现住房供求平衡,让更多市民通过市场有效解决自己的住房需求;四是大力发展花园式精品住宅小区,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小区规划布局、户型设计、功能配套、绿化亮化、雕塑小品、智能化管理等环节入手,不断提升住宅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建设一批生态、节能、智能、低碳、环保高品质住宅,促使住宅产业从数量型质量型的转型升级,以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五是健全完善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房产交易和产权管理,切实提高房地产市场精准调控水平;六是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服务民生、保障住房的制度功能。

5.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健全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分类施策,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与开发公司的预售许可及产权登记审批挂钩,进行强制性推动;对老旧住宅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采用一事一议、全面交付、分月加收等办法进行收缴;对年久失修、地下管网老化、安全隐患严重的老旧住宅小区结合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危房改造进行彻底整治;二是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在破产改制企业和机关单位家属院、房改房等老旧住宅小区,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服务,大力开展物业服务规范化达标和星级评比活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物业服务群众满意度;三是统筹规划,搞好资源整合,扎实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单体楼物管水平,创建和谐文明小区;四是增强物业服务行业竞争力,创新发展理念,拓展服务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构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市场竞争、双向选择的物业行业发展格局,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

6.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用足用好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的政策,积极推进试点城镇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保障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衔接配合。对承接棚户区改造任务及纳入各县(区)配套建设计划的项目实施主体,可依据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合同进行市场化融资;三是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构建多元化棚户区改造实施主体;鼓励林业、垦区、独立工矿区搞好本系统、本企业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鼓励通过担保等手段,推动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民间企业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鼓励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四是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规范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各县(区)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确定十三五购买棚改服务规模及年度实施计划,及时发布购买棚改服务项目的相关信息,将棚户区改造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做好资金预算安排,采购资金应纳入预算支出及中长期财政规划。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住房保障工作由市政府负总责、县(区)政府抓落实的责任制度,继续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县(区)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切实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组织项目检查调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住房保障的工作合力。住建部门要科学编制住房保障规划,全面抓好棚户区改造,努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国土部门要依据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用地规模,对落实棚户区改造年度任务所需用地应保尽保;发改部门要抢抓国家加大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和资金支持;财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棚户区改造资金筹集渠道和还贷机制,争取国家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规划部门要做好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选址;民政部门和社区组织要做好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破解发展瓶颈。一要抢抓机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的棚户区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和配套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二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性金融贷款和专项建设基金。市惠民投资公司、泓源投资公司和崆峒旅游集团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合作,积极争取加大贷款发放力度,对红线外与棚户区改造直接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且已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规划并同步报批的,给予信贷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切实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严格遵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规定的法定程序和省、市有关规定与要求开展房屋征收补偿活动,确保房屋征收程序和征收工作公开、透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借鉴平凉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集中人员、资金和力量,全力攻坚,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土地和房屋征收任务;四要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公开择优选择棚改实施主体,购买其承担的棚改征地拆迁以及安置住房筹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五要充分运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选择资信良好的开发企业承担房屋征收、安置楼建设及商品房开发的任务;六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监管职能,增设工作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落实工作经费。

(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运行。一要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其持有的存量房源投放到租赁市场,鼓励开发企业修建小户型公寓式公租楼,统一出售产权,返租经营。积极培育经营住房租赁的机构,通过长期租赁或购买社会房源等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规定进行装修改造后,面向社会不同类型的人群出租。推进住房租赁规模化经营,努力使租赁市场供需大体平衡,租赁价格相对平稳。二要充分发挥市、县(区)房地产管理局的房屋租赁管理职能,拓宽业务范围,成立政府主导的房屋租赁公司,把适合作为公租房或者经过改造符合公租房条件的存量商品房,转为公租房,以原有公房和近几年建设的公租房为房源,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进行出租。同时,建立政府住房租赁信息服务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三要加强后期管理。加快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档案,动态监测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加强保障性住房入住后检查,依法严肃查处出租、出借、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创新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模式,委托社会化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四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系统,实现住房保障业务规范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建立住房保障电子档案库,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保障对象备案纳入信息化管理。

(四)强化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一要加大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和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平台的对接,将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危房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之中,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程序精准认定补助对象,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认定准确。同时,建立农村危房精准改造台账,将改造任务细化到贫困村、贫困户,抓好改造销号;二要加强对农村建房设计、农户建房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现场指导检查,改造后的房屋必须有上下圈梁和构造柱,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配套资金。积极与农村合作银行、农发行衔接,争取对贫困户建房的贷款支持。对有劳动能力、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可发放期限5年以内、额度5万元以下的住房建设贷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农户,通过整合项目、社会帮扶的方式,确保建成最基本的安全住房。按照每户危改户配套2000元的标准,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扶持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

(五)创新发展思路,激发市场活力。用足用好国务院、省政府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住房消费与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要大力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通知》要求,努力实现全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货币化安置户数达到11748户以上,消化存量商品房8000套以上的目标;二要依托全市统一的房产交易和产权管理信息平台,将分散于房地产开发、销售、土地、金融、税收等管理环节的市场信息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县(区)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分类、分区域、分结构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三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商品住房开发建设经营全过程跟踪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和预售资金监管,全面实施房屋买卖合同网签和交易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企业资质管理和信用档案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逐步淘汰规模小、质量信誉差的企业,鼓励有资信实力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引进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资质水平高的国内知名企业在平凉落户,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房地产市场主体和产品多元化,拉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建立健全房地产估价、经纪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倒卖资质、违规预售、面积缩水等违法违规行为;四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城镇对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为城市新增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公平的市民待遇,有效增加住房需求。

(六)规范物业服务,营造和谐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法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行为,建立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健全体制,形成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和协调的工作合力。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工作原则,建立县(区)政府、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三级物业服务监管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强行政监管,建立物业企业诚信档案,积极开展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评定和物业服务专项整治,加强物业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物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加强物业企业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三是严格落实开发企业责任,创造物业服务的基础条件,开发企业要在住宅小区配建足够物业管理用房,完善小区配套设施,特别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网管线设施要满足一户一表、收费到户的要求;四是建立健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业主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作用,促进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充分行使监督物业企业的权力。强化业主的消费意识,认真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义务,健全完善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确定、质价相符的市场化价格机制;五是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及时认真处理物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平凉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试行)
下一篇:没有了
主办:中共365bet线上投注委员会 365bet线上投注
电话:0933-8228178 传真:0933-8210854 邮箱:plsjsj@163.com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0200423号
技术支持:甘肃万方网络 电话:0933-8236393